一、医教结合的相关背景 (一)上级要求与社会背景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61号)文件提出了关于“构建满足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要求。 2、《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和《徐汇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2011年)》中提出:以实施“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提高特殊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满足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3、本月初的现代化教育督政工作:医教结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内容。 (二)特殊教育实践背景 1、特殊教育的对象,存在显著而多样化的差异性,全面了解教育对象需要通过 (1)医学评估(包括社会适应能力) (2)教育评估(包括学业能力、家庭教养) (3)其他(诸如生态环境等) ——医教结合的诊断与评估为实施有效教育、为特殊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康复服务(如言语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咨询等等)提供前提条件; 2、我区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签约医疗机构、组建“医教结合”教师队伍,具体开展了特殊学校脑瘫学生的运动功能评估,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诊断评估、送教上门学生评估工作等。 3、《让特殊的“阳光”哺育特殊的“花朵”——上海市杨浦区特殊教育形成四大亮点》(《文汇报 4、国外与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就是医教结合的。 二、医教结合工作实践 以上是政策、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在医教结合的具体措施。对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讲,如何在自己的岗位阵地也就是课堂中来开展和落实医教结合呢?我的职业身份和工作内容促使我比较多的思考这一问题。 脑瘫康复是在特殊学校中探索医教结合之路的一个切入点。针对脑瘫学生的功能障碍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应当给予他们医学、教学、社会等综合性的康复。医学康复是指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和康复工程等手段来改善脑瘫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科学。教育康复是指通过教育与训练的手段,提高脑瘫儿童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职业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等方面。 我校比较早地开设了专项康复课程,我感到,在形式上迈出了医教结合的一大步。而真正的医教结合不仅仅是将两者简单的放在一起,而是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在学校开展康复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学生为主体的学校教育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策略,把原本枯燥、机械、甚至是让脑瘫儿童不太愿意接受的康复过程变得寓教于乐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康复、全面康复的目的。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感到游戏活动是一个在学校课堂中开展医教结合的很好的载体。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指35分钟的上课,还包括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 三、关于医教结合游戏活动的开展 (一)为什么说游戏是医教结合康复的载体呢? 1、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游戏?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是想像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根据定义,我们可以认识到:首先,游戏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其次,各种游戏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现实生活;再次,游戏同社会生活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份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2、游戏活动对于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 (1)游戏具有很大的娱乐性,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训练活动。 (2)游戏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3)游戏介于纯训练与真实生活之间,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技能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4)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又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的活动,有利于儿童反复进行训练,使所学到的技能得到强化和巩固。 (5)游戏活动的最大功能是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l (二)播放短片《在游戏中康复发育》 (三)在脑瘫康复训练课中,我尝试将训练课的整个环节设计成为目标和内容连贯的游戏活动过程,将机械枯燥的康复训练内容变得富有情境和情趣,同时便于学生迁移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 l 例举两个自己在康复教学中的案例: 1、在去年参加学校的“耕耘奖”评比课中,我训练的学生对象是王海吉,针对他的双下肢肌力弱、双手精细动作和生活自理能力落后等障碍,我制定的目标中有两项分别是“独立两步一格上台阶,单手支持下两步一格下台阶”和“独立解开圆形纽扣,少量动作辅助下系上圆形纽扣”。在教学设计时,我将上下台阶和解系纽扣两个训练内容以“帮助海宝找爸爸妈妈”的游戏来贯穿落实。我首先告诉海吉,请他完成帮助海宝找到爸爸妈妈的任务,以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游戏化任务来激发他的活动动机、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然后,我引入“外出穿衣”的生活常识,请海吉为“海宝”穿上衣服,自然就融入了解系纽扣的训练内容,先请海吉解开小马夹上的5粒纽扣,然后为“海宝”穿上并系上纽扣。接着,就是寻找“海宝”的爸爸妈妈的任务游戏了,我引导海吉抱着“海宝”先走上二楼的多功能室找到“海宝爸爸”,然后再引导学生下到底楼的门厅处找到“海宝妈妈”,这个过程自然地进行了上下台阶的训练。当海吉找到“海宝爸爸妈妈”之后,我通过请学生抱着“小海宝”和“爸爸妈妈”合影,并即时给她看照片的方式,让海吉真切感受到努力和付出之后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通过游戏活动形式贯穿运动康复训练内容的设计让海吉能够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单纯的上下台阶和解系纽扣的内容有目的和更具有生活化的意义,同时这个游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亲子情感,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2、对于程度较重的脑瘫学生的游戏化康复教学,强壮是粗大运动能力4至5级的孩子,也就是处于不能行走的阶段。他的训练大多在垫子上的卧位或是椅坐位上进行。而且,他的双手肌肉也有较严重的痉挛,因此,他的四肢活动范围很小。但他同样可以通过不少游戏形式的训练活动来发展肢体功能。根据强壮的能力现状,我把提高腰部控制能力及双手抓握能力定为主要的长期训练目标。并在一段时期的训练课中制定了以下具体目标,即:“独立完成双肩外展屈伸180度5至10次” 、“直腿坐位,右手指从身前垫子上抓捏起扁长方体积木,放入身体右侧的容器中”。我以这些目标内容为主线设计了“积木搬家”、“按数字归放积木”的游戏活动,并将训练内容、目标整合在游戏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强壮在“玩”中锻炼和发展能力。首先是“积木搬家”的游戏,请强壮仰卧在垫子上,双上肢举过头顶从阿姨手中分次拿取积木,随后将积木放到身体两侧的垫子上。这样强壮就在“玩”中进行了肩关节的运动以及手指抓放物品的训练。随后我引导强壮继续玩“按数字归放积木”的游戏,即请强壮直腿坐在垫子上,我报一个数字,比如“ 这个游戏设计既锻炼了腰部控制能力也练习了手部的抓握能力。游戏的形式不仅引导强壮有目的的参与康复训练,让原本枯燥机械的转腰和屈伸手指变得趣味实用,还可以通过在积木上贴数字、汉字、图片等渗透认知训练。 (四)不仅脑瘫学生有动作发育的问题,智障学生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运动发育的问题。另外,运动游戏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语言、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能力,有利于不良行为与情绪的矫治 。在学生的一日在校生活中,游戏可以在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运动游戏项目。 1)一类是以发展粗大运动能力为主的游戏项目: l 赶小猪:可以进行走、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发展四肢的力量和协调能力。 l 龟兔赛跑:学生在模仿乌龟爬和兔子跳的过程中国,进行四肢协调、弹跳力和灵敏性的练习。 l 各种球类游戏:如传球游戏、踢球射门游戏、投篮游戏、保龄球等等,可以变幻出很多花样和玩法,来锻炼四肢的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等。 l 推小车游戏:可以着重锻炼双上肢的肌肉力量和腰腹肌的力量。 l 民间游戏和传统游戏:跳房子、抖空竹、跷跷板、踩水车、套圈 l 沙包游戏(接沙包、定点投掷沙包、双脚夹抛)都是很好的发展运动能力的游戏活动。 2)一类是以发展精细运动能力为主的游戏项目: l 绘画:不仅可以通过调整所用绘画用具的种类,如使用粗杆绘画笔、使用毛笔等锻炼手指肌力、手指控制、手眼协调等能力,还可以通过调整画纸摆放位置达到身体和下肢运动的功能,如,将绘画纸贴在墙上,可根据需要而贴得较高或较低来引导学生变换体位,如使用蹲位、坐位画画,从正面或侧面对着画纸站立画画等。 l 玩积木:从简单的搭高、连接到复杂一些的拼插、建构等多,还可以排列扁形的积木当作多米诺骨牌来玩。 l 泥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双手精细动作、手眼和双手协调的游戏活动 l “钓鱼”:可以训练上肢的稳定性控制、手指的力量、手眼协调等 l 按塑料泡:可以进行食指和拇指的对指练习和训练手指肌力。 l 夹(舀)弹子:能力强的学生用筷子夹弹子、能力弱的用勺子舀弹子。 l 分豆子:将混在一起的赤豆、绿豆、黄豆、黑豆等分开等可以进行不同要求的对指训练。 l 穿珠、拼版、折纸等 以上和大家分享了部分游戏活动,是想投石问路、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推陈出新,想出更多、更好、更有益的各种游戏活动,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现时的困惑与对策思考: l 当我们首问学生的医学与教育的需求时,能够供我们选用的评估量表非常有限(尽管评估的结论并不能直接用来教学),——让我们多多运用观察、访问、同事分享、家校合作…… l 没有一个医生能够满足一所学校特殊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我们更多学习,拓展知识,增强特殊教育的职业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