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
 
 
栏目:公示公告 | 校园动态 | 学校概况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团队工作 | 家长频道 | 教育科研 | 图书馆 | 网站管理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研究  
 
专题论文——尊重个体差异,落实有效教育

作者(来源):杨健    发布时间:2009-10-14

摘要: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本文由一例自闭症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案例,探讨个别化教育在针对差异、落实有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作者从反思中提出对IEP实施的一些建议。

 

一、引言

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简称IEP)是依据每个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所制定的教育实施方案。[1]个别化教育计划源自于美国,1975年美国通过《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即94-142公法,其明确规定各州必须为每一个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制定一份书面的个别化教育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个别化教育计划逐渐引入我国,1994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对随班就读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纷纷开始对IEP的积极探索,有的着手于课程实施的改革,有的落实在康复及学生潜能的开发。

近年来,随着轻度弱智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我校生源出现了残疾类别多、残疾程度重的趋势。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差异,如何落实开展有效教育,由此形成一个挑战性的课题。特教权威刘全礼教授指出,在目前我国的教育条件下,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一方面针对在集体教学中不能解决或不能通过集体教学解决的某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即他的需要和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需要不同,在集体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这时需要就其学习的内容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并施行相应的教学。[2]本文以一例自闭症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例,从IEP服务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实践,进一步探讨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有效教育。

二、学生情况

2007学年,我所教学的一年级新生中来了一个高鼻梁、长睫毛、大眼睛的中外混血儿,我且以其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称呼他为TT自幼父母离异,从小和父亲一起生活,经诊断确诊为自闭症,先后在北京、上海等专业自闭症康复机构进行过训练。T十分好动,几乎没一刻能坐得住,跑到哪里,就捡哪的树叶、纸片或瓶瓶罐罐塞在嘴里,看到有喜欢的东西常常冲过来就抢,有好吃的东西更是逃不过他的眼睛。T对老师发的指令根本不理睬,叫他说话一字一顿,多数情况不吭一声。但T在父亲面前却很安静,说什么做什么,十分听从指令,简直判若两人。T成了这一届班级学生中“最特殊”的一个,任教老师在如何实施教育的问题及获得T父亲的支持上产生了困惑。

三、制定IEP

1、搜集资料

IEP制定过程,首先要搜集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的资料,然后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儿童的生理做进一步的检查。从T的信息资料中,只获得了他的智商评测结果和自闭症确诊报告。为搜集资料,在表格中我设计了基本资料、家庭资料、生理状况、语言能力、社会情绪、动作能力、认知能力七项,就七项中具体内容做问询及观察记录。

     2、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又称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估,是指利用完整的课程目标、内容,依课程所拟定的评量标准,对学生进行的评量。其目的在于找到学生在系统课程中的教育起点,把握学生各项能力分布状况及相互关系。[3]

鉴于我校课程尚在完备中,我选择了北京海淀培智的《伟思童学生综合评估系统》。和我校课程理论基础一致,“伟思童”是基于功能性课程的概念及美国弱智协会1992年对智力障碍的定义,它分为沟通、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交技能、休闲娱乐等10个领域,在软件中输入信息后能生成综合十大领域情况及各领域统计数据直观的饼图。“伟思童”目标按0123计分,为使评估能尽量真实、表现一致,我分别请班主任、教师、家长对彼此的计分标准予以认定,最终形成了T的课程评估图表。(图一)

 

 

[1] 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168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264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100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图一:T《伟思童学生综合评估系统》十大领域统计图

从图,显而易见T在各领域的发展情况,除工作领域,其他九个领域均有发展,其中发展最好的是自我照顾,其次为沟通和休闲娱乐,最弱的是适应性学科和使用社区。T的年龄属于低年级段,使用社区、工作尚不是主要,但其适应性学科发展处于弱项,一定程度上将影响T其他领域将来的发展。

     3、制定目标

根据T的课程评估,我、各位老师、家长进一步确定了T在目前阶段主要的学习领域:适应性学科、沟通、自我照顾、自我管理。这4大领域所建议的项目如下:(图二)

领域

建议项目

适应性学科

学科中以读、写、数为主;

沟通

重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语言运用;

自我照顾

建议掌握饮食常识(水果、蔬菜)、穿的能力、保持清洁;

自我管理

需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如在规定的一段时间保持安静;

图二:T《伟思童学生综合评估系统》主要学习领域建议

从“伟思童”各领域,我开始着手从领域对应学科制定目标。依据教学流程每班各学科都有教学计划,计划需按照学生差异制定分层目标。我从各份教学计划中找到了T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初步形成了IEP的长短期目标。然后就目标的需要、适切、可行与任课老师、家长进行了沟通,准备召开IEP会议。IEP会议由任教T的老师与家长一同进一步分析T在课程内容、教学材料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特殊需要。如在学会洗脸这一目标上,老师发现T在家里洗脸使用的是毛巾手套,学校教学用的是毛巾,经过家校探讨认为无论使用何种擦拭工具,清洁首先要擦干净嘴巴,目标改为学会用毛巾擦嘴。又如在书写上,家长从对孩子认知的特点,建议不要把字的笔画拆开学习书写,可以先教T学写横、竖再学写简单的字,这样整体认识的效果会更好。

对于T在学科外不能涉及的部分,我把目标归置到“适应”一栏,以自我管理、社交技能等领域为依据制定目标,具体目标可见如下:(图三)

学科

领域

长、短期目标

教学策略

适应

·认识班主任严老师、老师

 1、看到老师能叫出老师的姓

 2、能指认照片

班级集体

·会用“我要……”表达愿望

 1、在上厕所、喝水、拿书时能模仿说“我要……”

 2、在上厕所、喝水、拿书时经提示“我要”能说“我要小便/喝水/看书……”

各科

日常生活

·认识同学金正宇、强壮

 1、能听名字指认同学金××或强××

 2、看到同学能叫出姓名

 3、能把卡片、图书、作业等交递到他们手上

各科

班级生活

·能分清自己的毛巾和书包

 1、能看记号拿出自己的毛巾和书包

 2、能在2-3个对象中找到自己的毛巾、书包

日常生活

图三:T根据《伟思童》所定学科外适应部分目标

    4、实施IEP

IEP会议上,同时就目标如何实施参会的人员进行了研讨,碰撞出许多值得借鉴和注意的意见。老师建议T的课堂学习需要帮助,学校应在班级中配备助教;家长希望老师能告知清楚帮助的程度,是语言提示,还是动作扶住,不要笼统地描述为“在帮下……;又如老师建议T在看书时能坐下安静一段时间,可以把书、广告纸作为强化物,或在T感到疲倦时允许其到阅读角休息片刻。

关于学科目标的实施,鉴于目前特殊学校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的班集体教学现状,重点落实在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备课时需制定差异教学目标,使用差异教学策略,如分层进行提问、小组合作、伙伴帮助、积极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对重要的知识点的掌握结合个别教学,进行个别训练。课堂配以助教,以便教师实施计划中能更加灵活、便捷地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如采取协同教学、分组教学等,并及时有效地记录T的训练情况。目标实施还要求注意家庭的个训,及利用一切教育环境,特别是“适应”部分的目标,各相关教师都要有意识与本学科进行整合,加以实施。

我作为TIEP主要负责人,每月汇总一次教师的训练记录,就当月T在校的情况撰写“老师的话”与T父亲进行联络,再通过“家长的话”与老师们做后续的沟通与协调,从而确保IEP能有效地落实。

5IEP实施后评估

一学期结束,针对目标是否达成、效果,T的老师邀请了学科组的其他老师及家长一起进行了评估,老师们发现T在各领域拥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正是基于IEP之前评估,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进步。如T能独立握笔写横、竖的笔画,能拿出1-4各数,听指令按步骤洗手,跟着前面的人走等。适应方面,他能安静地坐上10分钟了,一节课离开座位的次数基本少于3次,他的座位从离老师最近的第一排换到了第二排;对熟悉的老师,能带上姓名问好;听指令,能用“我要……”表示需要。

6、评估后反思

教育教学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TIEP制定及实施过程,不难发现IEP由学生差异、促进教育“有效”具有确实的保障作用。但与教师、家长交流中,我也发现在具体执行过程要达成真正的“有效”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1IEP所用的《伟思童学生综合评估系统》虽然理论基础与本校课程有一致性,但它毕竟与我校课程的有出入,将领域对应学科,如语文对应沟通、健康安全、居家生活对应生活、休闲娱乐对应音体美……必然是不科学的,是教师个人主观片面的理解,不利于现有课程发挥作用,容易使评估与操作脱节。

2)尽管已经注意到IEP目标不易过多过散,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涉及了多门学科不同方面的目标,有的学科一周只有2节课,根本难以落实。因此制定IEP一定要注意“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任务并不足以覆盖学生需要学习的全部领域和类别,尝试将一门完整的课程写入个别化教育计划当中,结果导致个别化教育计划冗长而过于详细”。[2]

3IEP实施落实途径主要以学科阵地为主,课堂教学有其教学进度,一项内容结束后,T继续巩固和掌握需要其他环境的支持。如洗手,生活课上的教学主要解决操作步骤及技能,当这一教学内容结束后,平时饭前便后应是主要训练的环境。其次,课堂教学要兼顾全班学生,教师在落实IEP目标中易分心,容易导致训练的量不够,或只能针对某一突出问题实施教育。

4)在IEP的训练记录上,每课都记,要针对T做单独反思比较困难,其次T变化有限,每次都记“在帮助下……”意义何在,是不是走过场。就此问题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审查和评价常常显示出文件上所写的内容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经历之间存在着不一致。

    四、进一步思考

1、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为教师提供机会的,使他们能够以现实的态度看待儿童的需要和目标,然后创造性地去满足这些需要和达成目标。从IEP满足个别教育需要为目的的层面,《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三类课程中的补偿性课程正是基于特殊儿童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在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同时,IEP可以更好运用于这一层面的运作。

2IEP评估思想让教育由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怎么学、学得怎样上,这也是对当前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通过评估,能帮助学校、教师判断所实施的教育计划是否有效,从而能够更好地创造性满足这些需要和达成目标,促进教师从中找到激发其展示业绩效能的动力,精心设计教学或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当前,辅读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评估体系建设及对学生的评估,做好了评估,就决定了50%的智力落后教育方案的有效性。

3IEP的目标不是凭空设计的,它是在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而设定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计划,对短期目标的阶段评估促进长期目标的达成,评估中发现问题即可对计划进行调整。如果就格式或某一种定势限制了真正达成满足特殊需要的目的,那就应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4IEP的操作应服务于教育,冗长繁复的内容与设计带来大量的工作,IEP本质就已经迷失了。从IEP的缘起,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我们应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做思考,对IEP的做富于时代意义的改革,从而大力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



[1] 教学反思: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14520.htm2009-8-23

[2] 肖飞等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63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版权所有:董李凤美康健学校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