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 (一)初识小马的任性 由于父亲工作忙碌,虎头虎脑的小马主要是由母亲负责接送、教养的。每天到校后,小马的母亲总是催促着儿子“叫老师好”。我满心欢喜地看着他,耐心地等待着他给我送来早上的第一声问候。然正如天有不测之风云一般,刚刚还听和风细雨的场景一下被小马艰涩哭啼的 “老—师—好—”给打破了。在近一年来的教学相处中,我们全体师生都一次又一次地领略了他的“任性”。小马喜欢听音乐,上课铃一响,老师关掉音乐提醒大家坐好,准备上课,他就大叫大哭;上课时,大家在安静地听老师讲课,体会时不时地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尖叫;中午,小朋友在玩玩具,他总去抢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其他小朋友不给,教室里顿时又响起他刺耳的尖叫声;……。总之,有小马的地方就会时不时传来刺耳的哭叫声,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刺耳的哭叫声拒绝对自己任性而刻板行为的改变。 (二)痛苦原因的寻找 医生诊断小马是弱智型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对情感刺激缺乏相应的反应,有刻板行为并伴有重度智力障碍。 我每天都注意观察小马的情绪变化,渐渐地找到了他情绪不稳的原因。小马喜好听听音乐、吃吃零食,由于不善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感受,刚刚接触他的老师也往往揣摩不透他的想法,也就无法及时满足他。因此,他为了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随意在教室里大声哭叫。看着泪流满面、边哭边跳边叫的小马,我思考着:该如何还给其他学生以一个和谐安宁的学习环境呢? 二、任性行为的矫正 经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发现,小马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会频繁出现痛苦的哭叫行为:一是老师要求他停止刻板行为时;二他想做某件事情没能达到目的时。 针对他的行为,我寻找着教育的契机。 (一)消退法的尝试 有一次,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声响了,我马上提醒正在玩雪花片的小马快收拾好玩具准备上课,并立即把玩具从他那儿拿走放好。刚刚开始小马的反应无比激烈,大喊大叫。我不予理睬,只是很明确地告诉他:“上课了,不可以再玩了。只要你好好上课,下课就再让你去玩。”然后,我偷偷观察着他的反应,他一边大哭大叫,一边不时地观察着我。哭了一会儿,他感到再哭也不会达到目的,哭叫声渐渐变成了小声的抽泣。又过了一会儿,便平静了下来,接着我立即走过去,轻轻摸摸他的头给予,他爱抚和肯定。 坚持数个星期后:预备铃声响了,我依旧走向正在玩雪花片的小马,他也立即明白我要做什么了,尽管有些不舍,但还是按我的要求把玩具收拾并放好了…… 坚持一个多月后:预备铃声又响起了,只要听到我说“小马,我们要上课了。快把桌上的东西收拾好。”我照旧用语言向他发出了指令,他见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好乖乖地把桌子上的玩具全部收进篮里。因为他已明白上课不能玩玩具,也不太为这件事而哭叫了。 (二)正强化的运用 “小马,这个字怎么念?”语文课上,我向小马提问。 “……”小马在提示下慢慢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含糊其词地读了一遍我的提问。 “请再读一遍”,听到小马这一指令,小马顿时又大哭大叫了起来。 提问、回答和抽读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互动形式,小马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也许是我的提问打扰了他原本沉浸于其中的自闭世界,因此让他有了不愉快的感觉,而每当因状况变化引起不适时,哭叫便是小马习惯了的表达方式。于是我试着改变对小马的提问方式。 “小马,要不要看电视?”小马听后立即回答,我要看会电视。 “小马,过来跟老师一起念。念完了,老师奖励给你看会电视。”我试探地向小马伸出了手,他立即怯生生地起立并走了过来。 然后我念一遍他跟着念一遍,再叫他连读三遍,随后结合“水”字播放了一段与之相关的视频动画。在兴趣的激励下,他不再觉得课堂上认读识字是件枯燥而痛苦的事情了。 (三)负强化的运用 午休时间,小朋友们都安静地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玩玩具。 “哇——”突然间,一声刺耳的哭叫打破了教室已有的片刻安宁,只见小马边哭边发疯似的把游戏桌上所有的玩具洒了一地。原来小马不满足自己手中的玩具,想把旁边小朋友的玩具一起抢过来占为己有,旁边的小朋友坚决不让,由于没能达到目的他又再次拿出了自己的 “杀手锏”——大声哭叫。 自闭症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有着很强的爆发力和破坏性,情感的淡漠使锝他们只顾自己的喜好,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如何。对于小马一再爆发出来的“杀手锏”,如果不能予以及时的教育制止,那么这种破坏性的行为,不仅将影响到班级的其他学生的情绪和行为,更不利于小马很好地融入到班级的集体之中。于是,我立即走到小马身边,让他起立站好,并坚持让他用双眼看着我,同时非常严肃地对他说:“小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要惩罚你,你现在不可以玩玩具了!”说完,我就把他的玩具收了起来。他看着我拿走他喜爱的玩具,不满的情绪涨到了极点,随即哭叫声又高出了几个分贝。 “小马,是不是还想玩雪花片啊?” 我任凭他哭叫了一会儿后心平气和地发问道。我的问话似乎点燃了他的希望,哭叫声立即降低了几个分贝。 “那你不哭,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还给同学!”我指着被他洒了一地的玩具向他发出了指令。 听了我的话,他急忙拿毛巾擦干眼泪,然后蹲下去捡起了地上的玩具。捡完后,我把他喜欢玩的玩具又拿给了他。拿着失而复得的玩具他不禁开心地笑了…… 。 三、我的一点感想: 自闭症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问题行为:尖叫、离开座位四处奔跑、抛掷物件、重复一个动作甚至伤害他人等等,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校生活。同时自闭症孩子又不善表达和交流,只有靠老师耐心的观察和细致的揣摩去解读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意愿,进而寻找到问题行为的原因,逐步搭建起与自闭症孩子做心灵沟通的桥梁。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行为,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下也会有不同的同题行为。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作为老师的要对自闭症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行为的原因积极地作出理性的分析,以冷静而有计划的方式进行疏通引导。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的矫正方法,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出现理想的矫正效果。诚然,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早在他们进校前就一直存在,突然要他们改变,他们会感到极不适应和抗拒,有时候要矫正的行为反而会表现得更加厉害。所以,行为的矫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确定好目标,制定好方案,不论碰到什么障碍也始终能坚持不懈地实施训练,终有一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如对小马使用消退法时,当他发出尖锐的哭叫声时,老师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任凭他怎么哭闹也要始终坚持对他做出一定的要求。 近两年的特教工作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到,在对自闭症孩子的种种问题行为进行漫长而渐进的教育矫正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具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更要求我们学会善于观察,积极坚持和使用恰如其分的方式与方法。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学习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