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生活数学教研组中的四位教师代表,在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柳笛老师的邀请下,赴华师大普陀校区进行生活数学课标校本化实施的教学经验分享。此次活动中,学校四位教师针对“数的认识”领域,将理论依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单元规划、实例教学组织和多元支持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干货满满,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都表示收获颇丰。
活动开始是由余爱丽老师对“数的认识”领域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余老师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出发,引导学生要去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并强调在数学课上要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紧接着余老师对“数的认识”领域目标分年段进行了解析,强调除了要关注具体学习内容的不同,还应当关注行为动词的差异。
随后余老师结合配套教材,从教材编排和目标序列两方面解读了“数的认识”领域的课程内容。
最后余老师从校本化目标细化、评价目标序列和课程实施方案设计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的做法。
接下来是由另外三位老师进行数教法的分享,分别是马强老师以10以内各数的认识为例,奚姣老师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杨健老师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介绍了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校本化单元目标,结合任务驱动教学,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或方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大三学生通过分组研讨,对“认识2”“认识6”和“认识0”进行了课例试写和分享。观后,几位老师分别对几组的课例分享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学们在讲授过程中不仅关注整体目标和任务的落实,还关注到了不同能力差异学生的阶梯教学,而且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有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作为研究数教法的资深教授,华师大柳老师对我校老师分享的教学方法高度认可。四位教师能够基于课程标准细化单元目标,让目标有章可循;基于数学思想确定数学方法,让方法有据可依;基于学情评估培养核心素养,让素养有策可施。
教法多样,教无定法。本次交流为华师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同时也促进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生活教研组理念和实践的进一步总结和提升。
摄影: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