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徐汇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袁瑛老师受邀走进董李凤美康健学校,以“普特双视角:单元主题下的教材分析和任务群、问题链设计”为主题,为生活语文教研团队带来一场深度教研指导。活动聚焦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的实践创新,通过普校经验与特教需求的有机融合,探索任务驱动在生活语文教学中的落地路径。
语文组陈奕斐、陈书君两位老师结合学情,分别展示了《我多想去看看》《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任务链设计。陈奕斐老师以“你想去哪里看看?”为驱动问题,通过角色代入、图文匹配等策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中的文化意象;陈书君老师则通过石碑中所刻字样——“吃水不忘挖井人”为导入,引导学生理解“感恩”主题,并借助阶梯式问题链,帮助学生厘清文本脉络。
袁瑛老师立足普校视角,结合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从三方面展开深入指导,帮助教师提炼单元主题和任务群的设计:
1. 关注人文主题,凸显育人功能:在培智学校中,读懂课文是关键、体会情感是进阶,通过挖掘“感恩”“家国情怀”等育人元素,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内核。;同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的手段应该更多样。
2.解析语文要素,把握教学重点:从“提取关键信息”到“有序表达”,层层递进落实语言能力训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任务中获得成功体验,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生长出思维。
3. 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学习任务:以问题链为支架,串联驱动性问题与子任务,如在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中,通过“这口井和毛主席有什么关系?”“这口井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等逻辑清晰的问题链,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4. 树立策略传递的意识,充分关注“学”到“习”的经历:生活语文教学需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任务设计应以素养为导向,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学习路径。因此问题链的设计需精简有力,避免琐碎提问,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任务型学习的差异化实施”展开热烈讨论。叶朝晖校长指出: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厘清思维链,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产生链接,既要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够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融合不仅是理念,更需在教材处理、问题链设计中找到普特教育的共通语言,实现任务链的逻辑性与育人价值的统整。
本次教研不仅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注入新思路,通过跨界教研实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思维碰撞,推动“全纳、优质、公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彰显教育强国建设中对“每一个生命都出彩”的价值追求。我们相信,当专业引领与实践创新交织,特殊教育的温暖之花终将在课堂中绚丽绽放。
摄影: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