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是特殊教育的核心载体,其校本化实施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培智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育精准化发展,2025年4月1日,董李凤美康健学校于二楼多功能室召开区级规划课题《培智学校IEP校本化实施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工具性个案的实践路径》开题报告论证会。
本次会议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刘春玲教授,徐汇区科研员黄朔希,课题组全体成员、骨干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教科研教导王琳琳主持。
课题负责人王琳琳老师从“研究背景、目标与内容、实施路径”三方面展开汇报。针对当前IEP实施中存在“评估精准问题、IEP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度不足问题、参与者问题、师资培训问题和教育效果评价”问题,提出以“评估-设计-实施-监控”为核心来开发校本化IEP操作手册及配套评估工具包。课题组成员叶朝晖校长补充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源起和基础,还展示了基于生物医学数据的IEP动态调整案例,并展望:“未来将通过多组学分析,实现特殊教育干预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专家组对课题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优化建议。建议采用“多维指标”框架,从学生发展、教师能力、家校协同等方面细化校本化评估维度,引入生物性、生态性评估分析工具,建立标准化资源库,实现IEP在课程中的实现和落地。通过目标实现的制定,形成可推广的校本化IEP操作手册。刘春玲教授特别指出:“个案研究需注重‘典型性’与‘差异性’的平衡,建议相关人员对评估环节做出及时反馈,强化校本体系的完善性和学生进步的可见性。”
叶朝晖校长强调总结指出:“本课题不仅是校本化IEP研究,也是学生综合性目标实现的蓝图。未来,基于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针对家长的期望和表达,在IEP制定过程中体现更多主体性。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本次开题会标志着培智学校向“科研引领、精准育人”迈出坚实一步。期待通过课题研究,为特殊教育个性化发展提供可借鉴、可迭代的实践范式,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光彩!
摄影:刘啸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