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抵御火灾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订如下消防安全预案。 一、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执行组长:副校长 组员:副校长、副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消防兼职管理员、卫生保健老师 二、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在组长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突发消防事件的处置工作; 2、收集、分析有关信息,预测相关事件的发展趋势,重大问题及时向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3、研究确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启动消防应急预案; 4、在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协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三、组织体系框架 按照“统一指挥、分类管理、校长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组织体系框架见图。 |
|
|
消防技术指导:消防兼职管理员 四、 信息报送机制 1、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程序(见图)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程序 |
|
2、预防预警行动 l 加强日常消防设备管理,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消防知识的培训。 l 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五、报警和抢险 (1)发现火灾立即使用通讯器材拨打119 报警,同时第一时间向校长汇报。 (2)学校办公室通知所有行政干部投入抢险指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自动成立,校长为指挥第一人,如遇特殊情况由校长指定指挥人选。 (3)总务处负责通知学校教师员工投入抢险,并阻止学生参加抢险工作。 六、职责分工 1,学校办公室:通讯联络组,负责联络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度,根据案情的性质和进展决定如何调配人员和物资。向上级机关部门汇报案情,请求增援。 2,总务处:疏散引导组,负责教师学生的安全撤离或疏散工作。如有伤员立即联系医务人员或拨打120 急救。 3,后勤组:灭火行动组,负责消防器材的筹集,负责校产的转移或保护工作。停止非消防用水,保证校内消防用水管道畅通。 4,门卫室:负责大门的交通和进出人员的管理,保证消防车的进出畅通,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内,保持门前畅通。 5,医务室:及时处理轻伤,对重伤进行术前处理。 七、疏散要求 (一)听到总指挥在广播中的紧急疏散通知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 (二)班主任是本班的指挥员,负责学生整队、搭班教师任务分配,同时需要教育学生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喧哗、不得擅自滞留,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 (三)疏散顺序 每班由班主任领队,学生在教室门口排成一列纵队后撤离; 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弯腰一次快速、安全下楼,到操场按升旗仪式队列站立集合。具体线路(通道)如下: 1、一楼:根据路线远近由教师决定疏散路线 疏散指挥人员:大队辅导员(东)、总务主任(西); 目的地:大操场广播操位置 2、二楼:朝南教室人员往东楼走台阶下,朝北教室人员由西楼走台阶下 疏散指挥人员:教导主任(西)、校长(东) 目的地:大操场广播操位置 3、三楼:人员由东面楼梯下楼 疏散指挥人员:工会主席 目的地:大操场广播操位置 4、其他教职工走就近楼梯(通道)逃离,与疏散指挥人员最后一起到操场教师站队位置集中,由兼职消防管理员向总指挥报告。 八、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火情一旦发生立即报警1 19 ,第一时间向校长汇报成立灭火应急疏散领导小组。 2,总务处立即组织人员就近利用灭火器材控制火势。 3,办公室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及时向全校师生报警,组织后援力量。 4,后勤组负责灭火器材的增援和财产转移。 九、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火灾伊始立即成立通讯联络组,有办公室成员组成。向由校长组成的指挥中心汇报进展,向各个行动组了解情况,并发出抢险指令。负责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联系外援。 2,总务处、住宿部、医务室负责核查现场人员撤离情况和伤情,如有必要立即拨打120 请求支援。必须掌握确切情况,如受伤人数以及危险程度,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3,办公室负责调动学校其它人员,配合防护救护,如学校内有可以用以应急的车辆和器材等,赢得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力量。 十、善后与恢复 1、认真及时查清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由组长写出书面情况,向区教育局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学校领导小组严格信息发布制度,慎重、适时发布有关信息,工会主席要稳定师生情绪做好舆论导向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5、认真做好消防事件的总结工作。对在消防事件处置过程中积累的有效做法和措施,要认真加以总结,修订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6、在消防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中,对有突出表现的个人予以鼓励和表彰;对因玩忽职守、渎职失职而导致事件发生或因处置不力,造成事态扩大和严重损失的,应依据有关法规和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本预案由学校制定并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