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感染性腹泻?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腹泻通常定义为每天(24h)排未成形大便≥3次,或每天排出粪便的总量超过200克,或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85%)。感染性腹泻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和传播方式是什么?
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引起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3种细菌是沙门菌、志贺杆菌和弯曲杆菌,引起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毒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毒等),但是仍然有些病例病原体的实际传播途径不明了。不同感染接种剂量直接影响疾病的传播方式和易感性。发病机制为毒素和(或)病原体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而致病。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各种腹泻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
感染性腹泻有哪些临床表现?
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因此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
1、注意饮水安全:不喝生水、井水、未经规范消毒的水,最好饮用煮熟后的凉开水,也可以饮用瓶装水。
2、注意食品安全:制作食品的环境、手、食品保持清洁;生熟食品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生食的瓜果蔬菜要洗净;食物彻底做熟,以杀死微生物;无论热的或冷的食物,均应在安全温度下保存。就餐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不食用变质、变味食品;旅行期间外带食品要提前洗净或煮熟,生熟分开盛放,且不能存放时间过长。
3、保持手卫生:规范的洗手是避免肠道病毒接触感染的最重要和有效的预防措施。需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至少要洗20秒。
4、勤消毒:婴幼儿的奶瓶、玩具,教室地面、门把手、课桌椅、教具,校车等规范消毒。
5、做好防护: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口罩和手套,之后需再彻底洗净双手,有污染时要做消毒处理。
6、早就医: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第一时间就医,规范治疗,不带病上岗、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