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2、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校长室负责将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外出动态向上级部门报告;卫生保健老师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首席班主任每天做好晨检、晨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及家庭人员的外出动态情况,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在规定时间内将第一手资料汇总卫生室;工会每天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及时汇总卫生室;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一般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学校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要通风换气和定期消毒。 二、发生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工作 1、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如发现学生当日出现发热、咳嗽、气急等疑似症状,教师应及时报告卫生室保健教师,并由保健教师做初步诊断后报告校长室; 3、学生外出、或学生家庭成员中有人外出、或有外地人员(尤其是疫区)来访,班主任应及时报告卫生室或校长室; 4、学校如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由校长室在第一时间上报上级相关部门;按《徐汇区学校学生发病情况调查表》,详细填写病例基本情况,并于2小时内传真至区疾控中心慢病学卫科; 5、患者必须得到及时隔离,并协助学生家长将病人送医院就诊;严格掌握患者病愈返校的隔离期限; 6、卫生保健老师应开展校内消毒隔离指导工作,重点班级(场所)重点消毒,并负责指导和督促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7、学校开展相关疾病的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如出专栏、广播、上课、张贴或发放宣传资料等; 8、在疫情期间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停止使用学校公用教室等;学校应减少或暂停师生集体性活动,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9、卫生保健老师在控制疫情期间应与班主任密切配合,每天对学生进行症状监测,如发现体温>37.5℃并伴有相似症状的学生应及时离校就医; 10、学校应加强疾病监测,建立学校晨检及逐级报病工作制度,力争在第一课时掌握师生疾病续发情况; 11、卫生教师每天追踪发病动态,做好每日传染病发病情况登记、统计,并在每日上午9:30时前将前一日9时到当日9时学校师生的发病情况以书面形式传真给区疾控中心慢病学卫科,完成传染病发病续报工作; 12、自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可结案,完成结案小结。 附: 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报告处置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