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培训设置的理论意义、培训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成果预期等,不少于1000字)
一、培训课程设置的背景:
1、特殊教育发展需求。
学校现有学生205人(在校就读学生173人,送教上门学生32人),17个教学班,学生中多重障碍现象严重:自闭症患儿48人,占23.41%,脑瘫学生29人,占14.15%,听力—语言障碍学生60人,占29.27%,癫痫学生37人,占18.05%。学生情况的日趋复杂化,对特殊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严峻的挑战,所谓适切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满足个体的需求,获得人人发展。
2、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需求。
特教老师是目标实现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利于目标的全面实现。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党和政府赋予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使命,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学校质量的主体和关键。
学校现有教师4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41人,占91%;接受特教专业学习人数为15人,占33%(其中9人教龄在10年以下,教育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医学专业毕业1人,仅占2%。
我们认为:“医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依存专业医生的介入,更需要拥有一定医学常识的教师参与,因此,提高教师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任务迫在眉睫。
3、学校现有资源为培训课程提供支持保障。
1)我区特教指导中心与市儿科医院、十六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徐中心等专业机构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医教结合”特教模式,逐步建立康复服务网络,构建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此培训课程可充分利用特教指导中心的资源,为培训提供专题讲座。
2)学校课题研究初见成效,为培训提供可行性实践成果分享。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学校中的脑瘫儿童康复模式》课题研究以及《泥工课程开发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并都已初见成效,借助课题研究成果信息发布和成果推广,可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操作方法。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
第一阶段:成果分享。通过“《学校中的脑瘫儿童康复模式》课题研究成果分享”及“泥工课程开发的信息发布”,进一步厘清教育康复的价值,思考康复服务在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借助专家讲座,进一步厘清“医教结合”的内涵,进一步了解“脑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及“脑瘫康复治疗的方法途径”。
第三阶段:实践活动。
1)以教研活动为主阵地,以教研组内研究课为抓手,开展“医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讨实施方案交流实施案例。
2)根据教师需求进行技能培训,学做“手指操”和“泥工作品”。
四、培训成果:
1、完成一份以“康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为主题的方案设计(可实施)或案例(以实施)。
2、学会一套“手指操”、创作一件泥工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