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背景 徐汇区教育系统第二届学术节:2008年11月19日至12月24日 主题: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学蕴含学术 (一)区域层面: 围绕一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 聚焦两个重点:聚焦课改、决战课堂,聚焦人才、成就教师 达成一个目标:形成新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营造学术氛围,形成群体效应,打造徐汇教育品牌 活动:(略) (二)学校层面 1、必选:(1)校领导专场报告(2)教学展示(3)教学研讨 2、(特色)自选:结合校本课程开发问题进行教育考察等(详见计划) 二、报告主体 主题:深化学校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指导思想:拟浅析本校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抛砖引玉,促发同仁更广泛关注,更深入思考。 (一)关于课改的热点概念探讨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每天要面对的几个教育问题: 1、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 杜威:教育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新课程告诉我们: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经历并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唯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认识到的或学习到的课程。 给我们的启示之一:课程不仅包括“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更包括“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 给我们的启示之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学习者,他们从同一活 动中获得的经验都各不一样。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和能力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小结:“课程是经验”的核心: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学生个体。 2、教材是什么?——教材是范例。 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示例。 3、教学是什么?——教学是对话、交流 与知识建构的活动。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从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失去了沟通(社会性活动)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 (二)学校课程浅析 1、学校课程设置前提依据:贯彻教育方针,明确办学定位 2、设置思路: (1)关于“人”:学生年龄分布图、残障结构、教师资源等(略) (2)办学理念:以人为本,适性发展 (3)关于“学校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教育诊断、目标确定、教材选编、课程实事、教法选择等方面寻找突破口(1)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提高学生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命)质量。 (4)关于培养目标与课程——课程是目标载体(见下图) |
诠释:(略) (5)我校的课程价值观: 教学目标以生存为导向 教学内容以生活为导向 教学方法以服务为导向 教学反馈以成功为导向 (6)课程(特点)追求: l 以适应性教育为目标 l 以功能性教育为手段 l 以个别化发展为原则 l 以正常儿童身心发展为线索 l 以融合主流社会为途径 l 以提供支持辅助为特点 (7)课程行动策略: ①从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由生活细节入手,同社会进步接轨(即教学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注重常态环境下点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机整合)。 ②在活动中练习,在实践中求发展。 (8) 课程实施模式与改进思考 ①学科课程(基本按照国家、市颁标准设置),以集体课堂授课为主渠道 改进方向:围绕“生活”、“差异需要”——活化 举偶: 珠心算教学——使弱智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在计算能力、注意分配、手眼协调、记忆能力等智力开发方面均有所突破 阅览室里上阅读课——培养从阅读学习、上图管享受文明阅读 生活技能——任务-情景作业法(做午餐、过生日、迎新年等)。即创设生活情景,指导学生围绕主题,从想菜谱、填购物单、费用核算到买、汰、烧以及物品收拾,实行“全程操作,实战练习,轮岗锻炼,人人过关”。由此,使学生料理生活的操作技能更加规范,待人接物能力得到锻炼。 智力游戏——探索游戏对认知结构的影响。即以“聪明伶俐木脑袋”和蒙太梭利系列教玩具为课程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弱智儿童跟着老师学会玩,也可以自由选择玩,在玩的过程中实现“激发兴趣,培养观察,集中注意,发展想象,学会模仿,学习合作,了解规则,体验成功”的预期目标。 走班教学…… 以特殊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注重生活常态环境下点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机整合。 ②专项辅助训练课程(按照市颁标准要求,针对中重度、多重障碍发展需要)就是对入学的多重障碍、重残儿童,在经过语言、运动、社会适应能力(近年“韦斯同”)等方面检查评估后,为其提供“特别”服务。 检测流程(略) |
运动功能康复 语言训练 心理辅导 感觉统合训练等 改进方向:——拓展(拓展教师专项辅助能力,拓展专项辅助项目) ③综合主题课程(跨学科、超学科的主题教育、校园节庆和社会实践活动) 设计思考: 打破各学科自为体系的教学惯例,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并有助于他们发展的鲜明而突出的主题,并运用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在每项主题教育的组织过程中,发掘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寓教育于儿童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承担两大重任: l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展示才能,培养迁移能力 l 形成教师教育价值观交流、学科资源整和,搭建教育成果分享平台 举偶: 科普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 改进方向:——优化(指在总体培养目标清晰的前提下,进行梳理、整合) ④其它 学校环境、师生员工言谈举止的感染,家庭教养方式、邻居互动,社区资源运用……作为课程学习资源,同样作用于个体并产生影响力 (三)教师专业成长之我见 1、教师个体努力是前提——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功夫在八小时以外 志存高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互动与分享,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阵地群体成长途径: 阵地(1)以解决问题为特点的校本研修、教研组建设 ①研究学生,读懂不同障碍学生的差异需要 ②调整课程,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③改进教法,让“参与”点燃学生兴趣 阵地(2)各种形式的教工学习活动——由多样化的群体结构造就多样化的知识结构 阵地(3)校园文化 小结:在基本相同的外因条件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决于个体积极、坚持、大气、悟性,改善工作圈、生活圈…… 启示:(4)学会学习(3)学会欣赏(2)学会发现(1)学会尊重他人——“三人行,则必有吾师” 3、师生共同成长,生命伴随着使命——学生成长进步是教师工作价值的标志。 学海无涯!学术节引领你我:在求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