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就这30年,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上海、徐汇的智力残疾儿童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走向多样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一、上海特教“新苗”破土 1979年前,弱智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还鲜为人知。由于人们对他们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所以弱智儿童一直处在被遗忘、被忽视的困难处境当中。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了这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给弱智儿童的入学和发展带来了福音。 1978年,“十年浩劫”结束,教育领域得到了拨乱反正,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必要的教育教学常规,重视办学的质量。与此同时,发现有部分学生智力显著低下,实在难以适应普通教育,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教育。 1979年春节后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在长宁区上海市第二聋校,开办了2个辅读班,招收了24名智障学生,开始了中国教育领域第一个智力残疾儿童教育辅读班的试点。当年三月十三日《解放日报》刊出了题为《教育战线上的一株新苗——本市第一个智力落后儿童辅读班见闻》的报道(记者庄玉兴)。这株新苗的破土而出,被国际特殊教育界公认为我国大陆弱智教育事业的开端。 二、徐汇特教“弱枝”成长 (一)概览 随着长宁辅读班试点经验逐步推广,弱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静安、闸北等区相继办起了弱智教育机构。徐汇区也紧随其后,于1984年9月在蒲西路小学、南丹路小学和大木桥路第二小学分别开设辅读班…… 1986年9月,大木桥路第二小学附设辅读班与南丹路小学附设辅读班合并 1986年10月,徐汇区辅读学校正式挂牌 1992年9月,成立了徐汇区第二辅读学校 (1993年9月,龙华中心小学、园南小学附设辅读班) 1994年8月,徐汇区辅读学校、徐汇区第二辅读学校合并迁至康建新村月季园71号,命名为徐汇区康健学校即现在的董李凤美康建学校 1995年起,徐汇开始招收学前弱智儿童 1996年起,徐汇开始对弱智学生进行初级职业培训 2003年,徐汇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试验区”;2005年起,徐汇开始对重度病孩实施“送教上门” 2006年,我区开始试行“专职资源教师辅助随班就读”的管理模式,即为部分随班就读学生相对较多的中学配置专职资源教师,协助学校管理资源教室,落实残障学生个别教育计划; 在政府支持下,徐汇还有三个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致康、博爱、新雨 (二)30年徐汇“弱枝”教育的五大突破 1、高度认识,观念上突破。 在事业发展初期,曾一度有人不理解,认为“对弱智学生进行教育是对牛弹琴,是浪费教育经费……”现在大不一样啦!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特殊教育始终是徐汇区实现教育均衡化、落实教育公平性和追求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智障儿童接受教育”、“让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受到合适的教育”,是徐汇教育多年来的追求。我们由衷感到: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弱智儿童不受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2、事业发展,学生数量上突破。 1984年,徐汇仅有3个辅读班,到2007年在校特殊学生约600人(在普通学校接受随班就读学生有233人,董校近200人,纪勋初职 人送教上门19人) 3、深化改革,教育对象上突破。 最初学校接收的弱智学生主要以轻度弱智学生为对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辅读学校招生对象从轻度转向中度、重度甚至多重残疾,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对象也从视力、听力、智力残疾“三类”扩大到了低视力、重听、轻度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学习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病孩等八类。 4、完善体系,学制上的突破。 按照国家规定,对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实施九年一贯制。我区从1995年开始,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招收学前班学员,使弱智儿童得到了早期训练、早期教育;1996年由辅读学校开办初级职业班,到2001年9月,纪勋初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为智力残疾青少年平等参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特教特办,经费待遇上的突破 对比数据:1992年,生均公用经费180元;2008年,生均公用经费4500元。 特教教师的津贴标准多次调整,15元/月至占基础工资15%…… (三)归因:改革开放,依法治教,政策有保障 近30年来,特殊教育之所以取得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事业发展始终处于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文件相继出台,使特殊教育(尤其弱智教育)的推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恩赐”式的、自发性、随机性的向法制化发展; ——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本市弱智儿童教育的通知》《关于印发(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智力残疾儿童学校办学标准)的通知》下达,带来了辅读学校办学条件(校舍、装备)的普遍改善; ——《关于印发(关于本市“九五”期间特殊教育行政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实施“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意见》,促进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不断提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区教育局《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为保障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指明方向 ——支持随班就读工作,有关经验发表于《上海特教(2008/1)》…… 三、沃土育苗茁壮成长——上海(弱智)教育发展走向 上海弱智教育发展近30年,截至2007年,全市有独立的辅读学校20 所。 在政府的规划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以辅读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辅读班和大量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未来的特殊教育(1)教育服务更精致——匹配科学诊断、评估,合理安置教育,辅助医学、心理疏导等(2)支持保障更完善——提供终身学习的政策支持,多学科技术支持,社会融合无障碍支持……总之,将更多体现按需服务,促进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