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线活动是蒙氏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较好地稳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逐渐地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走线活动的教育作用,挖掘教育契机,更好地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我们尝试了一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新做法。
一、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投入多种辅助材料
学习材料,不仅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因人施教的基本条件。投入广泛的可选择的学习材料,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和决定如何用材料。这样,幼儿就可以积极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澄清自己原有的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操作和行为,给予适宜的有计划的指导。因此,为了激发幼儿对走线活动的兴趣,巩固正确的行走姿势,发展幼儿的专注力和平衡感,我们在活动中投放了瓶子,勺子,珠子,碗,沙包等各种物品。最初我们采取了摸头的方式,即哪个小朋友走得姿势正确,在活动中很专注,很认真,老师就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暗示他可以去选择物品了。这些物品果然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个个都认真专注地走在线上,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老师的邀请。孩子们对走线活动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行走姿势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但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
首先,准备的物品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最先选择物品的往往都是走得最认真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又往往是班里能力较强的孩子,但是他们选择的物品恰恰是一些比较容易,比较简单的物品。这样留给那些能力稍差的孩子的反而是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的物品,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因此,他们反复操作尝试,屡遭失败,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就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于是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先请那些在走线活动中进步最大的孩子,鼓励那些能力稍差的孩子先去选择物品。另外,将物品重新进行了由易到难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分类:例如在瓶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准备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珠子和勺子。不同布料制成的沙包等。通过对物品进行的调整,能力稍差的孩子就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物品,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而能力稍强的幼儿经过老师也不断鼓励,敢于尝试新的物品,新的挑战。所有孩子在原有的水平都有了很在的提高。
其次,部分幼儿对物品的操作方法不清楚,没有发挥投放物品的教育作用。如果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又会剥夺孩子主动发展的权利。于是我们有效地利用了活动结束后的一小段时间进行小结与讨论,引导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我们惊奇的发现孩子们竟然如此聪明绝顶,有的把小水桶架在手掌上,有的把小水桶架在手指上,有的把小水桶架在纸杯上,有的把小球放在纸杯底部,有的将纸杯一个个摞起来拖在手上,顶在肩上,顶在头上……一个个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新方法新花样的孩子的相互讨论中诞生了。通过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大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再有就是老师请幼儿选择物品的方式过于死板,同样束缚了孩子的主动发展。因此,在孩子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行走的正确资势和各种物品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我们取消了对于孩子的种种束缚,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己的需要,自己把握持物走线的时间。没有了这些束缚,孩子在活动中更加灵活自如,有的孩子刚刚走到柜子旁就开始选择物品;有些孩子则走了两三圈后才开始选择物品;还有的孩子索性在整个活动中就没有选择物品,但也很专注认真。从孩子在走线活动中流露出的灿烂笑容,我就可以感受到孩子参与活动中的自然愉悦的心情。既然这样同样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我们为什么要把老师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给他们套住层层枷锁呢?为什么不多留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真正地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呢?
二、据孩子的需要与发展不断更换物品
如果让我们每天翻来覆去地做一件事,我们会有何种感觉呢?——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我们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了。我们每天都投放同样的物品,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对孩子的挑战性,孩子便会失去对活动的兴趣。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们逐渐地投放了玩具小人,插片,不同形状的纸杯等机关报的物品,再次鼓励幼儿勇于尝试,进行新的探索。以往单调的、形式化的走线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了,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新。有时在活动之前,他们会建议老师准备走线的物品。现在的走线活动已不再是按照老师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遇到新的问题也不再追问老师了,而是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一次 ,在活动之前孩子要求我准备乒乓球,当时我确实没有准备,这时加加说:“那咱们去小班借吧,小班的《夹的工作》中有乒乓球,咱们去借吧?”听了他的话我很吃惊,没想到他能联想到小班的工作,但我没有同意,我觉得这是个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我便装作很犹豫的样子说:“这个时候,他们也在工作,咱们现在去好吗?” 孩子们沉默了。婷婷又说:“老师我们家有乒乓球,明天我带来吧!”“可我们今天怎么办?”经过大家一起商量,我们共同决定在第二天的活动中再准备乒乓球。经历了这场风波以后,我们又改变了由老师来准备物品的方式,鼓励引导孩子自己收集一些物品投入在活动区,这更加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更加地主动认真。
三、挖掘一种教具的多种教育价值,鼓励幼儿主动探索,掌握学习方法。
经过长时间对幼儿的观察,走线活动已经成为孩子很喜欢的一个环节,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兴趣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但是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他们在持物走线时总是晴蜓点不,一带而过,兴趣只停留在不断地更换物品上,使得活动的整体氛围有些杂乱。因此,我们改变了点评的方向,不再请幼儿介绍自己选择了哪些物品,而是请幼儿谈谈自己新的操作方法,新的经验和新的突破。让孩子真正地动脑筋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每一次走线活动又成了孩子们相办法不让顶、托的物品掉下来的过程。在介绍自己的经验时,经常听到孩子们说“今天我把球顶在纸杯反过来的底上了,球没有掉下来”。“我比昨天多顶了两个沙包!”……长达两个星期的时间,孩子们只要求投入沙包和纸杯。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渐渐显现出了竞争意识,他们尽其所能互相比着做得好,走得好。在相互的较量中,幼儿也学会了借鉴别人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新的创新。在一次活动中,超超有两个肩膀上各顶一个沙包 ,在两个手背上也是各顶两个沙包,是班里顶沙包数目最多的一个,他的做法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第二天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聚集在沙包筐前,学着超超的样子认真的准备着,大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顶包比赛。有的和超超的方法一模一样。有的在胳膊的增加了两上沙包,有的在头上多顶了一个包,有的在沙包上还放了一个纸杯,还有的将两个沙包摞在一起顶在肩上……就这样在超超的带动下,幼儿顶沙包的数目与日俱增,新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看到孩子们的新突破越来越多,进步越来越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与欣慰。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必须反复细致地观察每一名幼儿,了解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水平,才能对幼儿给予适时适当地指导,保证每一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四、将手位组合不断渗透在走线活动中,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走线活动的作用,我们还尝试了在走线活动中加入了一些手位组合。在我们班只有五个女孩,而且从没有进行过形体训练,动作的协调能力都比较差。看到孩子在走线时东倒西歪,那副笨拙的样子真是可笑。分析了幼儿出现的问题后,我们一面不断地鼓励幼儿,一面思考新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之前昼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新的手拉姿势相结合,使幼儿不断熟悉各种手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另外,在走线音乐中插入一些适合手位练习的钢琴曲。这样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孩子们很自然地收入手中的物品,跟着老师进行手位练习。在他们熟悉适应了这个新的尝试后,我又放开了双手,请幼儿自己进行。通过不断地练习,孩子们的气质改变了,一个个都有了一些舞蹈家的风范,他们就像一只只美丽的天鹅在舞蹈。我不得不为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