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组织召开了《智障儿童“生活目标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论证会。华师大特教系张福娟教授,上海市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特教》编辑部顾爱玉老师,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特教部主任银春铭教授等特殊教育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论证会。 李冠华校长代表课题组作了结题报告。她介绍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智障儿童的教育质量及未来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辅读学校的教育对象逐渐转变为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和多重障碍儿童,原有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如何为智障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如何为他们未来的生活适应打好基础等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2006年起,带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组建课题组开始了“以生活目标为本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学校提出16个字的总体目标,即“减少依赖、自理生活、适应家庭、融入社会”。在3年多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绝大部分教师都投入到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行动中来,查阅了各种课程建构理论、教学理论以及评价理论,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采用经验总结法,形成课程实施策略、课程管理总结,反映出该研究基础扎实,研究过程合理,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参加论证会的专家在审阅了课题资料后一致认为,该课题的提出和研究顺应全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是对上海市辅读学校课程方案的贯彻落实,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智障儿童课程方面的研究范围,丰富和充实了其研究内容。课题组立足校情、学情,关注本校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调查了上海市辅读学校儿童的教育需求,完成了“生活目标为本”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并就不同目标领域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编写了丰富的教材,探索形成了有助于发掘残障学生潜能的多方位评估体系,总结出“生活目标为本” 课程的资源利用与支持保障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成果。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对丰富特殊教育的教育资源、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在人文精神、科研素质、学科专长等方面素质优良、生机勃勃的研究队伍,通过该项研究,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该校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本课题为建立一支学习型、反思型教师队伍提供了范例。
摄影:张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