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
 
 
栏目:公示公告 | 校园动态 | 学校概况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团队工作 | 家长频道 | 教育科研 | 图书馆 | 网站管理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健康促进 > 健康园地  
 
发热、咳嗽、病毒感染该如何应对?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3-12-05

发热、咳嗽、病毒感染该如何应对?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

近期我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好多孩子出现咳嗽、发烧、嗓子疼等症状,对此,家长们十分担心是流感、支原体?还是其他感染呢?从近期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最新周报来看,流感发病率在持续上升,而这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群体的主要流行病原体。

3f14fdff6593ea41c784b0b8d96f5ed0.jpg

支原体还没完,流感又来了,还有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混杂其中,是混合感染、先后感染还是重复感染?让人难以招架,且症状几乎都是发烧咳嗽,很难辨清自身是什么感染,又发愁去大医院病人多万一交叉感染,真是太难了……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到底该如何应对?感染流感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呼吸道感染了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如何进行预防?

 感染流感会有哪些症状?

全球每年约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其中5~9岁的儿童感染率最高。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39~40℃高热),伴畏寒、打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部分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可出现并发症,以肺炎最为常见,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等。与成人相比,儿童流感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可能引起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

 af3677350da8f7bd0a0d2a19aab3dfc3.jpg

流感该如何治疗?

目前对流感有相对特效的药物分别是磷酸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

1、磷酸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感的作用。请遵医嘱使用。

2、玛巴洛沙韦:一种前药,通过水解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巴洛沙韦,后者在体内发挥抗流感病毒活性。5岁及40斤以上儿童可遵医嘱使用。服用抗流感药物时,我们强调在黄金48小时内使用,更早应用能避免病情加重,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患病期间的对症治疗也非常重要!如急性发热期(体温超过38.5℃),应正确、及时使用退热药,尤其是曾出现高热惊厥的孩子,需及时退热降温。退热药目的不是让体温退至正常,而是让孩子能够较为舒适地度过发热期。一般流感病症会在3-4天后会逐渐消退,但如果持续高热>3天,甚至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对于症状持续无缓解甚至加重的患者,即使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也推荐应用抗病毒药物。

 75cab3cbfa28854f379407c164eb8761.jpeg

什么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

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呼吸道感染后,发热和咳嗽几乎不可避免,通常情况下需要3-5天恢复期,只要过程中没有出现病情加重的征象,家长无需反复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发烧、咳嗽、流鼻涕了,但是精神状态还不错,可以先居家观察2-3天。但若超过三天不退烧,或孩子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尤其在使用退烧药后仍然状态不佳,或出现呼吸急促、吸气凹陷、鼻翼煽动、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低于95%等状况,建议立刻就医。

9cbab6e6755eb683e97223b3876099af.jpg

家长该如何给孩子做好预防?

针对近期高发的呼吸道疾病,专家建议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预防:

1、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流行季节前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可有效预防、降低儿童流感的发生。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抗体滴度开始衰减,且需要每年接种一次;

2、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家长们要注意并指导儿童,保持健康营养膳食,科学体育锻炼,适当参加户外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合理穿衣防寒保暖。注意公共卫生,懂得“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用手揉搓眼、口、鼻,时刻保持手卫生。 

3、保持空气环境清洁卫生。家长们要注意做好室内开窗通风,建议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通风至少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外出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适合儿童的防护口罩,注意及时更换。

5、孩子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诊治。孩子患病居家期间,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多孩家庭尽可能做好家庭内部隔离,以减少家庭内传播。


版权所有:董李凤美康健学校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90号